close

 

DPP_001.jpg    

 

風雨不動安如山,太普TYPE精工的百年進行式

 ~相遇太普 ∙ LIVE採訪現場 (上)

 

 

 採訪建設公司,相遇地點往往在公司總部。舒怡冷氣徐徐吹蕩、設計感的空間家具井然羅列、咖啡香裡,慢慢綴語著公司的點滴建築思考與成績。然而,與太普的採訪相遇,卻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風景......

 

DPP_014.jpg  

初秋暖陽午後,採訪地點不在太普總公司,而是在一般人認為並不合適採訪的工地現場。沒有丰姿萬千的總公司排場,只有樸實的會議小桌以及工地辦公室。少了靜謐的私訪空間,只因樓下隱隱傳來賞屋客的交談聲。身為公司主管的他,選擇這樣的場景接受採訪,單純是因為剛完成每日例行的新建案巡視,也剛結束上一個繁碌業務會議。無需光鮮亮麗的採訪場景,對他而言,似乎再合理不過。忙碌無歇的他,我客氣地問「需要休息一下嗎?我們可以停一會兒再進行採訪。」沒有絲毫疲態的他,一派氣定神閒地安坐在我面前答道:「不會累啊,我們現在就開始吧。」從容拿出之前已傳給他的提問稿,稿面明顯看得出已註記著回答綱要。看著在工作、業界裡始終予人幹練精明印象的,我決定提出第一道提問:「請談談,太普建築的精神底蘊?」

 尚隱外觀.jpg  

「嗯…看到你傳來的提問稿,這題我思考了很久。」,他笑著坦承。事實上,不論是在一般購屋客或業界客觀印象裡,太普建設的推案量事實上並不大,但每一件作品次次皆能引起相當的迴響,並帶起購屋者、乃至業界對於建築本質及風格的再思考!特別是從2003的「自由自在」開始,緊接著「美術北一街」、「D&G」、「風格/美學」、「MoMA」、「尚隱」、「尚海」、「NEWs」、「上河堤」、「新光線上」、「藏風景」。高雄的天際線上,開始潑畫出一棟又一棟染印著深深淺淺黑、灰、白色調,宛若現代黑白潑墨山水畫、充滿著太普辨識符碼的建築作品。一種始終身著時尚剪裁、永不褪流行的經典俐落線條,以及西方前衛外表、卻織纏著東方禪想冥思底蘊,種種難以拷貝的建築風格語彙。

DPP_12.jpg   

太普,是如何去思索建築的本質?站在美學以及建築專業出身的使命感間,是如何去挑戰、平衡傳統建商最在乎的商業利基?又是如何去純釀「太普建築電影」中,那股別的建築導演模仿不來的風格和五感氛圍?面對我的第一道提問,他,靜靜地在我面前攤開一張只有A4大小的紙張,並緩緩地將紙張推向我。紙面上短短幾句話,道盡這一切問題的答案...... 

DPP_037.jpg  

建築業絕非製造業!

安藤忠雄Tadao Ando   

思考建築時,「都市」經常是我思考的對象,也是靈感的泉源

 

史蒂芬•霍爾Steven Holl  

建築與基地間應當有著某種經驗上的聯繫,一種形而上的聯繫,一種詩意的連結

 

太普築觀點 

建築業最令人著迷之處,在於因為經營團隊的不同

一塊土地,一棟建築,可以呈現無限可能的風貌

而最後端呈出來的作品,又將屹立城市街頭數十年!

    --《太普築觀點》都市景觀&地景藝術篇

 

採訪Live現場

身為建設公司與土地開發者,太普,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?又如何去扮演、經營自己的角色?從1995年成立以來,以專業建築人團隊起家的太普,深悟建築不單是以鋼筋、磚塊、外飾拼貼而成,突兀矗立於城市叢林裡的龐然量產水泥方盒;只想執起建築畫筆,以團隊自身的思考邏輯與風格詞藻,書寫、描繪土地。「對太普而言,土地開發最令我們著迷的是,一塊土地由我們得標,或是由另一建設團隊買下,之後會對那塊土地以及周圍地貌造成什麼樣的差異?」

 

一如嫁女兒般,是太普面對這問題時的心情。一塊素地嫁入太普,與嫁入另一個團隊,型塑出的氣質與格調將會是完全不同的。從另一個角度來想,一塊土地也一如一顆鑽石原礦,隨著雕琢者的不同,作品的氣度與風情自然會迥異不同。從飛機上鳥瞰高雄地貌,多的是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、制式生產線出品的「量販型建築水泥盒」。針對這點,太普的思索邏輯是什麼?建築現象學代表人物Steven Holl史蒂芬•霍爾曾直指出「建築與基地間,應擁有形而上的連結、詩意上的連結。」在太普的基底認知裡,房地產絕不是製造業!建築很難有重複的經驗,畢竟每一塊基地的特性及周圍環境,沒有一項會重複,土地與建築的連結,當然也就不可能重複複製或有標準答案。如何在建築與土地間達到一種「詩意」上的連結,理當依基地與周遭大環境作為思考的基準點,而非以「侵入者」、「掠奪者」的角色強行闖入!

 

就《太普築觀點》的角度來看,高雄在建築與環境融合的文句書寫裡,始終突兀標記著「盲點逗號」。第一個盲點是,建築師或設計者在策劃起步時,往往匆匆看過基地後,便迅速進入平面圖設計階段,並作為第一切入角度或基準設計點。然而事實上,建築一如雕塑,它是立體的、是有不同角度、不同面向的,單單將重心放在平面/圖面來進行設計,容易產生見樹(建築)不見林(整體環境)的盲點。由點、線、面構成的三度空間,「線」是天際線、「面」環繞基地的大環境、「點」則是矗立於天際線與環境間的建築物本體。這種慣於「圖面式」、「單點式」的設計邏輯,往往會忽略基地環境與建築其實是互為一體的。或許基地周邊地貌已相當複雜,然而,在沒有考量建築與大環境間的「和諧度」、「風格調性」下,再設計出一棟容貌繁複的建築,當這棟建築走入環境時,就會造成整個周圍地貌更顯雜亂。

 

第二個盲點則與自然氣候有關,《太普築觀點主張一棟建築,不僅要在環境中做設計,更要在環境氣候下做設計!這往往是一般建設公司總將重心放在再三雕琢、美化「建築容顏」時,易於忽略的基底細節;然而,太普不僅認為此觀點十分重要,更需要被審慎思索、實踐。基地的日夜溫度變化是否劇烈、日照的方向以及光線強弱、附近建築物是否會遮蔽風、光的流通等,都是主要的考量重點。對太普而言,日照的強弱甚至會影響建築外觀顏色的選擇。如鄰近港灣「尚海」一案的外觀,其灰色便比隱身市中心的「尚隱」在色階上來得更為濃深。由於考量到「尚海」基地周圍並沒有其他建築物,濃灰色階的磁磚,不但不會干擾周圍環境,反而能成為整體環境中的視覺聚焦點。

 shine_sea.jpg  

反觀隱居於市中心、周圍地貌較複雜的 「尚隱」,若不思索周圍環境而續用「尚海」深灰階的磁磚,當建築與環境相遇時,反而會讓整體地貌顯得過沈、過重。也正因有此縝密思考邏輯,「尚隱」在磚色上,選擇了比「尚海」色階更淡的霧灰。一般人總認為太普建築近乎100%皆有著灰黑色面貌,事實上若仔細觀察,便可以清楚辨識出太普建築,始終隨著周圍環境、基地自然氣候狀態,或深或淺地在灰黑色調色盤上謹慎微調!

 DPP_020.jpg  

城市,是太普思考建築時的靈感來源,亦是揮灑建築風景的畫布。但在揮灑的同時,太普也深悟城市容貌與天際線,將會因著自身建築作品的完成,形成長達數十年、甚至更長久的地貌改變。在《太普築觀點》裡直指出,「環境」才是書寫建築設計的最終「原點」與「源點」!在環境的主宰下,太普至始以謙卑之心面對環境;同樣地,太普建築也始終被要求必需謙卑地融入整個環境地貌!

 建築插圖.jpg  

醫生們可以掩埋掉他們的錯誤,但建築師不得不和他們的錯誤生活在一起
不論建築好壞,她落成的一天,也就同時在都市天際線劃下一筆

並接受歷史與社會的評價!

       --《太普築觀點》都市景觀&地景藝術篇

 

 

一棟建築的落成,代表它將改變地貌拼圖中的一角,不僅將屹立城市街頭數十年,更會為城市天際線添一抹再也無法改變的線條。建築泰斗貝聿銘在建築業界廣為流傳的這句名言,或許正能一語中的地道出,太普在面對已劃下完工句點的自家作品時,那種等待、接受社會與歷史評價的戰戰兢兢心情。

 

的確,建築雖為消費、耗損品,但不可否認的,其「賞味期限」卻遠比汽車、多數機械器具、甚至人類生命更為長久。一個錯誤的建材決定、一個疏漏的品質把關,將如影隨形地跟著建築一輩子。在多次採訪建築師的過程中,提問他們在看待自己作品落成的瞬間,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與心境?不約而同地,社會觀感與未來歷史對其建築的評價,始終是他們得面對的最大挑戰。

 

這種心境與挑戰,同樣顯影在太普團隊的建築邏輯中:「若自己的建築作品尚未達到自己的標準,再想到這棟建築將佇立在街頭長達三、五十年,對城市地景與天際線的影響如此巨大深遠,真的是連開車經過時都會不好意思.....,.」「也正因為如此,為了維護太普的品牌形象,更為了不愧市容地景,太普所有作品,在我們能力範圍內,必定要全力以赴!」

 

面對土地資源有限、寸土寸金的島國城市,太普知道每一吋土地在自身團隊書寫下,一頁又一頁的建築章節正在累積成冊,同時也正為城市掛上一幅又一幅的地景肖像。這樣的認知和重責,讓太普追求的不是形象行銷、銷售業績上一面倒的瞬間光芒萬丈,而是謙遜瞭解自身團隊的優勢。沒有好高騖遠的短暫功成名就,只願太普建築能經得起時間、歷史的評價考驗,隨著歲月沈澱出踏實、卻深遠的地貌影響力。

風格外觀.jpg 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Y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